![]() |
![]() |
www.nj64.net 南京债权债务律师网
我们知道,要是夫妻是因为一方存在过错而导致离婚的话,那么在离婚的时候无过错方可以要求过错方进行相应的离婚赔偿。那么您知道离婚过错指的是什么吗?而又该如何确定离婚损害赔偿。我们将在下文中为您阐述。
一、离婚时有过错是指什么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离婚损害赔偿】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如以夫妻名义则构成第(一)项所说的重婚。
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
二、离婚损害赔偿如何确定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法律及司法解释没有规定限额。但规定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参考以下因素: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人民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离婚损害赔偿只能由无过错的一方提起,而且只能在离婚诉讼时或离婚后一年内提起,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单独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也就是说我国现行法律不支持婚内赔偿。
无过错方作为原告的离婚案件,提起损害赔偿请求,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如离婚时未提起,离婚后不能再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
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案件,被告可在同意离婚的同时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提起损害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案件,一审时被告未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期间提出的,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在离婚后一审内另行起诉。
离婚的过错行为是由法律直接作出规定的,夫妻中的一方只有在有法定的过错行为时,另一方才能要求过错方承担离婚损害赔偿责任。而具体该如何确定离婚损害赔偿的问题,我们也在上文中进行了阐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我们整理的内容。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一方婚外情怎么分割财产?
一方婚外情怎么分割财产?一般是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公平平等分割,如果两人是夫妻名义同居,则有配偶的一方涉嫌构成重婚:如果其妻子提起了刑事自诉......
·一、女婿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是多少?
一、女婿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是多少?女婿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是:有固定收入的应为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一般不超过月总收入的50%......
·离婚时少分夫妻财产的情形有哪些
离婚时少分夫妻财产的情形有哪些?在我国法律规定上,的确有少分财产的规定,《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
·夫妻婚后协议书怎么写才有效果
一、婚后协议书怎么写才有效果(一)起诉书是引起诉讼程序的最基本的法律文书,起诉书的书写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同时要在事实及理由部分将结婚的......
·哪些对奶奶有抚养义务,孙子辈有吗?
哪些对奶奶有抚养义务,孙子辈有吗?在一个家族中哪些对奶奶有抚养义务呢,在现今的中国出现了许多隔代赡养的情况,特别是在农村,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
·重婚罪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重婚行为,本身是属于民事行为的,但在我国同时将其规定为刑事犯罪,即重婚罪。此时就需要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追究重婚者的法律责任,那究竟重婚罪的......
·一,父母家庭财产分割书格式是怎样的
一,父母家庭财产分割书格式是怎样的1、首部。(1)标题。应写明“财产分割合同(协议)”或“分单”、“分产契约”。(2)当事人身分的基本情况。2......
·一、离婚共同财产如何认定?
一、离婚共同财产如何认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1)工资、奖金;(2)生产、经营的收益;(3)知识产权的收益;......
·在我国遗弃孩子多久可以离婚
结婚生子对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当中的大事。既然组成自己家庭以后,无论如何就需要对自己的老婆孩子和家庭负责任。但是其实在生活当中,各......
·抚养费确定标准
抚养费确定标准在离婚案件中,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1、子女的实际需要。2、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
·女方可以拒不返还彩礼的情形有哪些
女方可以拒不返还彩礼的情形有哪些1、已经登记结婚并同居生活的。这种情形下一般不予返还,无论是理论上、司法解释的规定上、司法实践上还是风俗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