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www.nj64.net 南京债权债务律师网
农民工伤法律援助如何申请?
在建筑工地上,有大量的农民工干活,有时候他们被砸伤后,工地并不给申请工伤待遇。而农民工维权意识比较弱,当自身经济情况不好时,请不起律师。这个时候,作为农民工,可以向当地的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那么,农民工伤法律援助如何申请?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是怎么说的。
一、农民工伤法律援助如何申请?
申请人可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或市各区县法律援助机构直接申请援助,详细地址和电话请参看组织机构,也可以通过网上填报法律援助申请表申请援助。
申请人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法律援助申请表,并载明以下事项:
(1)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2)申请法律援助的事实和理由;
(3)申请人的经济状况;
(4)申请人提供的证明、证据材料清单;
(5)申请人保证所提交的证明及证据材料属实的声明。
书写有困难的申请人,可口头提出申请,由接待人员按上述要求记入笔录,申请人签字或捺指印确认。
2、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其它有效身份证明;
3、申请人住所地或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申请人所在单位劳资、人事部门出具的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
4、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证明及证据材料;
5、法律援助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法律援助的范围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有下列事项,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因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离婚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10、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综上所述,在劳动市场上,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被侵权的事情经常发生。农民工因工受伤,没有拿到赔偿时候,可以向劳动局投诉,也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农民工伤法律援助要向当地的司法局提出,并提交法律援助申请表、身份证、证明工伤的诊断书及劳动合同等资料。
·工程承包劳务合同怎么写?
工程承包劳务合同怎么写?一、工程承包劳务合同怎么写?工程承包劳务合同发包人:承包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隐蔽工程质量问题划分怎样进行
隐蔽工程质量问题划分怎样进行在现实生活中,工程建设随处可见。但是,由于工程质量问题造成的伤害案件数不胜数,所以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
·警察工伤规定工资待遇是怎样的
警察工伤规定工资待遇是怎样的一、警察工伤规定工资待遇是怎样的1、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7个月2、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5个月3、三......
·在我国工伤鉴定等级后病假单是否需要?
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当事人或相关代理人需要申请工伤鉴定,以确定等级获取相应赔偿。可是,由于相关知识的来源有限,很多人对工伤鉴定的具体内容不太清......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社会保险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社会保险的规定是什么?一、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社会保险的规定是什么?1、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
·劳动仲裁中谁有举证责任
劳动仲裁中谁有举证责任申请劳动仲裁是劳动者维权的重要方式,也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来解......
·没工作买房子能按揭想买房但是却没有工作
没工作买房子能按揭想买房但是却没有工作,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支付全款,也就是全款购房。而要是选择按揭贷款买房的话,也并非不可以,但由于没有......
·建筑公司劳务分包劳动关系确认是怎样的?
相互制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就是劳动关系,拉动关系的认定一般对劳动者影响很大,关乎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认定是按照法规根据劳动关系认定......
·一、旷工劳动合同怎么解除劳动合同?
一、旷工劳动合同怎么解除劳动合同?在法律上对因旷工而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旷工多久应当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决定。旷几天工可......
·工伤鉴定第2次结果不服怎么办
实际上,员工在第一次申请当地的劳动委员会进行工伤鉴定的时候,其鉴定结果就是有保障性的。虽然法律赋予了我国公民可以对工伤鉴定的结果依法提起行政......
·拖欠工资后离职多久可以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拖欠工资是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