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www.nj64.net 南京债权债务律师网
工程建筑合同违约责任从什么角度写
工程建设合同中违约责任的形式介绍
在工程建设合同中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免责事由是不可抗力。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而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者是不能完全履行时, 合同不履行方不需要承担成违约责任。但是如果当事人未如实按期履行合同, 在逾期的时间内发生不可抗力, 当事人仍然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比如说:当在交货时承包方延期供货, 而在交货途中又遭遇不可抗力, 导致了货物遭受损失, 承包方除承担延期违约责任外, 还应对货物受损亦要承担修补或赔偿责任。
按照法律规定,在合同义务履行中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时不符合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所约定得事项, 应承担违约责任。
同时按照法律规定,违约方应承担违约责任的形式包括三种形式:
即支付违约金、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
采取补救措施:
违约方在构成违约责任后应采取的旨在消除违约后果的措施,包括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等。一方违约后,守约方除可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并对违约行为予以补救这两种形式外, 还可要求违约方根据合同规定向其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 亦即向违约方索赔。
下面分析赔偿损失和支付违约金这两个方面。
赔偿损失:违约方支付金钱来补偿被违约方遭受的损失。
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任意一方违约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额, 因此违约金可以被视为约定的赔偿金。
二、履行违约责任
1:如果合同中当事人双方约定了损失赔偿金数额,此时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优先的原则赔偿损失,违约一方按照合同约定赔偿损失。
2:合同中当事人双方没有约定损失赔偿金数额,根据《合同法解释二》29条规定,违约金不应超过损失的30%。
3:被违约方要求支付违约金时,应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数额或者计算方式支付相应的违约金,一方在赔偿过程中觉得所约定违约金的过高或者过低都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适当调整。
4: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金一般情况下不能同时并用,且若两者都存在时优先适用违约金。
三、注意事项
1.在制定合同时, 要明确规定合同各方应履行的义务及承担的责任, 并规定如果不履行应承担什么样的违约责任, 包括赔偿损失的计算原则, 以及违约金的适用范围及金额。
2.合同签订后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合同。一旦一方违约, 另一方可就违约方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及索赔金额提出合理、有效的索赔要求。
3.主张违约责任具有时效性。在合同中通常会约定一方违约, 另一方应在违约事件发生后一定的期限内提出赔偿, 过期索赔则不允支持。
4.注意保留项目执行中的过程文件及资料, 以作为今后索赔的有力证据。守约方在索赔时首先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违约的事实, 如果造成损失还应证明违约造成的损失大小。
·上班16天工资怎么算
工作不满一个月的工资按照日工资和出勤天数计算。《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日工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
·怎么确定辞职解除劳动关系日期
每一个劳动者在工作前都会与约定的用人单位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劳动者才正式的与用人单位确定了劳动关系,而如果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想要辞职,却不知......
·自动离职劳动合同不解除可以找新工作吗?
自动离职劳动合同不解除可以找新工作吗劳动者提前一个月提出即可解除合同。自动离职也是一种解除合同的方式。与前一种方式不同的是,提前一个月告知的......
·企业辞退旷工员工需要支付补偿金吗
企业辞退旷工员工需要支付补偿金吗一、企业辞退旷工员工需要支付补偿金吗?企业辞退旷工员工不需要支付补偿金,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
·在实践中,劳动者的工资能用实物代替吗
在实践中,劳动者的工资能用实物代替吗??其实,对于以实物代替工资的情况,有些员工会选择接受,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不接受,那就要面对单位拖欠工资的......
·工伤只要是骨折都能评十级吗
不是只要是骨折都能评十级。具体规定是,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或轻度功能障碍者,为十级伤残。伤残鉴定主要看伤者是否存在伤残、功能障碍和......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哪些1、协商程序。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应当首先协商,找出解决的方法。2、调解程序。这里的调解程序是指企业调......
·签订劳动合同应该盖什么章
劳动合同应该盖什么章劳动者是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一般应当加盖公司公章,人事部门是专门主管人事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的,因此加盖人事章一般应认定为是......
·工伤鉴定没有评上级别怎么办?
工伤鉴定没有评上级别怎么办?1、治疗工伤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以及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从......
·一、劳动合同到期员工续签合同吗?
一、劳动合同到期员工续签合同吗?劳动合同履行期届满前,用人单位应当遵循严格的续签程序,否则可能导致用人单位应当续签而未续签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