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一方不支付抚养费怎么办
通常在夫妻离婚之后,需要按照之前协商好的内容或者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来履行自己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其中没有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就需要支付抚养费。那现实中要是遇到离婚一方不支付抚养费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才好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一、离婚一方不支付抚养费该怎么办
《婚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二、离婚后对方不支付抚养费怎么办的相关法律规定
第三十六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第三十七条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三、子女抚养费支付的问题——抚养费如何支付
抚养费应该如何支付呢?主要有两种: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也可按收益季度或年度给付。一般来说,子女抚养费可以由双方共同负担,如果协商一致,是可以的,当然,如果有证据显示承担全部抚养费的一方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则不可以。即使达成上述协议后,如果过一段时间后,双方经济情况确有变化,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确有增加或者给付的必要,一方仍可诉至法院,要求另一方承担抚养费。
四、子女抚养费支付的问题——抚养费要支付到何时
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应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养费。
五、子女抚养费支付的问题——变更抚养费的情况
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或母有给付能力的,法院应予支持:原定抚育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的;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的;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的。要是夫妻是协议离婚,而离婚一方不支付抚养费的话,则另一方可以先与对方进行协商,在协商无果的时候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孩子抚养费,这也是维护孩子利益的一种方式。但要是最开始就是法院对孩子抚养问题作出的判决,此时可以拿着生效判决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关于亲戚有抚养小孩义务吗?
关于小孩子的抚养问题,这个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是了解的内容我相信并不会很多,关于抚养,首先是法定的监护人有抚养自己孩子的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会比理论上来的复杂的多......
·离婚财产归小孩协议书怎么写?
我们知道,夫妻双方在离婚时是需要签订离婚协议书的,在离婚协议书中,双方应写明离婚理由,子女抚养权归属以及财产如何分割等问题,许多夫妻在离婚时会商议将家中财产留给子女,那离婚财产归小......
·生产厂家怎么查假冒伪劣产品
伪劣商品查询方法如下:一、认明商标标识。名优商品一般使用注册商标,在包装上印有商标标识及"注册"或"R"字样。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养成注意观察商品注册商标的习惯。二、注意包装印刷质量。......
·夫妻俩人分居几年算自动离婚
夫妻俩人分居几年算自动离婚一、夫妻俩人分居几年算自动离婚《民法典》规定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可以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这条规定。首先,分居两年并不能成为离婚的理由。生活中......
·离婚再婚登记需要什么资料
离婚再婚登记需要什么资料《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办理再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一)双方的常住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二)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
·没领结婚证但有孩子算犯重婚罪?
一、没领结婚证但有孩子算犯重婚罪?没领结婚证但有孩子不一定算犯重婚罪,重婚罪,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一个: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
·办复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男女符合哪些条件才能复婚根据《婚姻法》规定,当事人复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曾有夫妻关系并已按法定程序离婚。2、离婚后未再婚。3、自愿恢复夫妻关系。二、申请复婚的手续1、申请要求结婚登......
·聋哑人非法国家赔偿的项目包括哪些?
最近几年,一些重大影响的国家赔偿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公安机关在办案时,迫于压力,对无罪的公民进行非法拘禁,严重者会导致当事人发生人身伤害。有的当事人因此致残。那么聋哑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