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多大成年抚养权就不需要判了?
子女多大成年抚养权就不需要判了?孩子已经成年超过18周岁还在上学的,父母离婚抚养权问题存在,但是应该征求孩子意见。若是已经独立的则不存在抚养权问题。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第一千零八十六条?及有关法律规定,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4、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5、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6、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行准许。二、抚养权归属问题除了协商一致以外,法院要将孩子(两周岁以下)判归父方,条件一般比较严苛。(1)在司法实践之中,需要男方举证证明女方患有重大疾病如提供女方的疾病诊断证明、病历材料、残疾证(精神、智力类残疾)、医院或者有关政府部门隔离的告知书(通知书)、医嘱单。所谓严重疾病,一般指精神疾病、重大传染病等。(2)如果女方在孩子出生后不履行直接抚养义务,如抛弃孩子、与他人同居不管孩子、长期与孩子分离不管不顾。证据准备:需要尽量准备证人或者分离分居证据、有关部门对抛弃行为的认定。(3)其他证据比如女方被判徒刑监禁、涉刑事犯罪被拘留逮捕羁押、被强制隔离戒毒等导致子女无法随女方生活的情况。抚养权的认定在法律上也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是涉及到两岁以下幼儿的抚养权认定,一般都是随女方进行认定,但如果女方存在无法承担抚养义务的情况,则可以由男方抚养,具体情况应当结合实际来进行合法的认定,并经过司法机关判决后执行。
·父母离婚孩子的抚养费怎么判
父母离婚孩子的抚养费怎么判《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
·补发结婚证可以一个人去吗?
补发结婚证可以一个人去吗?《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结婚证、离婚证遗失或者损毁的,当事人可以持户口簿、身份证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或者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
·离婚损害赔偿什么时候提出
离婚时会出现过错方,无过错方可以向过错方请求离婚损害赔偿,那离婚损害赔偿什么时候提出?离婚损害赔偿必须在一定的情况下提出,那什么情况下能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详细内容,请跟随我们一起在......
·关于业主的权利义务国家物业管理最新办法如何规定的?
关于业主的权利义务国家物业管理最新办法如何规定的?借着国家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行情,许多居民都实现了自己的房屋升级愿望,从小房换到大房、从旧房变成新房,居住在新的房子里、新的小区、新的......
·事实婚姻什么部门认定?
事实婚姻什么部门认定?事实婚姻由法院来进行认定,事实婚姻主要指的就是双方当事人在一起,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的生活,所以导致双方当事人是具有事实上的婚姻,但目前为止我们国家不承认这种事实婚......
·涉外离婚中抚养纠纷怎么处理
涉外离婚中抚养纠纷怎么处理一、抚养纠纷中的法律适用等问题(一)首先,在涉外离婚中,关于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由于我国和国外法律规定差异较大,解决的关键还在于适用哪一个国家的法律。根据我......
·离婚之后私自处理抚养费可以吗?
离婚之后私自处理抚养费可以吗可以的。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
·赌博行政拘留会通知家属吗
会通知家属。公安机关对涉黄涉赌的违法犯罪团伙、人员、场所坚决予以从严查处。因卖淫、嫖娼、赌博被行政拘留的,依法通知其家属;被收容教育的,依法通知其家属、所在单位和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